趨勢洞察
TRENDS & INSIGHTS產業分析
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發展趨勢(2016年)
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發展趨勢【2016年】
圖1 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分類及範疇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標準分類,本研究整理
水泥及其製品為營造業相當重要的基礎材料,舉凡住宅,公路、橋梁等各種工程都會有大量需求,因此水泥業的發展與營造業及公共建設皆息息相關,此傳統產業雖技術門檻不高,但也扮演著民生經濟的要角。而水泥製造業具有龐大的資金門檻,屬於資本密集的工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購買設備、土地及原物料開採權,如此條件下也使得此行業的進入門檻偏高,產業流動變化不大。
根據財政部資料顯示,近四年來,我國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之廠商家數約在900家左右,且有逐年穩定下降的趨勢,從102年的914家逐年下降至105年的878家,減少36家,每年減少幅度大致相近。
圖2 102年~105年我國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之營利事業家數
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在總體銷售額方面,102年至103年間,我國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的總銷售額有所成長,自102年的1,305億略為增加至103年的1,397億元,為近四年的最高點,但自103年後則逐年下降,104年至105年間下降幅度較大,從104年的1,304億下滑至1,118億元,下降幅度達14.3%,為近四年來的最低點。
圖3 102年~105年我國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之總銷售額
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在平均各業者銷售額方面,趨勢與總銷售額相近,民國102年至103年間,平均每家業者的銷售額呈現上升趨勢,由102年的1.43億元提升至103年的1.56億元,但自104年後隨著總銷售額下降,平均各業者銷售額也逐年滑落,至105年下滑至1.27億元,為近四年來的最低點,104年至105年間下降幅度達13.5%。
圖4 102年~105年我國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之平均各業者銷售額
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知,近兩年我國水泥及其製品製造業之廠商家數、營業額及平均各業者營業額皆有明顯下降的趨勢,皆在105年下滑至最低點;而根據天下雜誌105年的2000大企業調查中可發現,水泥製造業營業額最高的企業分別是台灣水泥(936.8億元)及亞洲水泥(662.9億元),而其他業者營業額皆未達60億元,前兩名企業市場占有率近八成,顯示水泥製造業呈現寡占情形,因此前兩大企業的營收起伏將明顯表現在產業整體營收上,105年台灣水泥和亞洲水泥營業收入成長率分別為-20.8%及-14.7%,使得105年的產業整體銷售額有明顯的下滑。
水泥具有易受潮變質、無法久存、笨重而不易長途搬運的特性,因此一般國家的水泥製造業多以內銷或地區性供給為主,國內內部需求對水泥製造業的景氣影響很大。綜觀國內產業狀況,與水泥製造業息息相關的營造業因為房市買氣不佳而產能有所下滑,也直接影響到水泥製造業的營收表現,加上大型公共建設趨於飽和,內部營建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水泥製造業的內銷量不大,而106年在房市買氣依舊低迷的情況下,預期整體產業內部銷量將不會有明顯成長。
我國大型水泥製造企業多已往外銷方面發展,東南亞市場為我國企業主要的外銷對象,台泥、亞泥等大廠也紛紛在中國大陸設廠,但受到中國大陸產能過剩而低價傾銷水泥的影響,我國外銷水泥為保持銷量而持續削價競爭,使得獲利表現受損,因此也出現外銷水泥售價比國內內銷更低廉的情形。
由於石灰石等水泥生產原料具有無法再生的特性,挖取山脈礦石將造成景觀破壞,加上水泥製造時會產生二氧化碳、粉塵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造成空氣與水質汙染,具有相當龐大的外部成本。由於政府於90年代設立西部禁止採礦政策,因此水泥製造業多往東部發展,近年來環保團體持續對水泥製造業產生的環境汙染表示不滿,多個環保團體對於政府近日核准廠商在花蓮地區礦權展延提出抗議。
水泥製造業屬於高資本密集、高汙染的傳統產業,但同時也是相當重要的民生必需基礎產業,因此仍需要保持穩定的產能。在環境保育與產業發展的衝突下,我國政府應與廠商共同研擬產業轉型計畫,除了進行產能與外銷比例的管控外,也可借鏡日本進行水泥產業永續發展,導入綠色製程、節能減碳,將製程中所產生的汙染物質完全捕捉回收再利用,並可利用水泥旋窯的高溫燃燒,協助其他工業產生之廢棄物轉化為資源再利用,而將廢棄物處理費納入企業的重要收入,打造循環經濟,減少水泥製造業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以達成永續發展的成效。這有賴政府與企業投入資金、人力研發,對廢棄物處理法規進行鬆綁,才能促進整體產業持續提升,並加強礦業法對企業產能擴張的限制,使環境保護與工業發展能取得良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