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洞察
TRENDS & INSIGHTS產業分析
運動服務業發展趨勢(2012年)
運動服務業發展趨勢(2012年)
運動產業的範圍廣泛,橫跨了製造業與服務業兩種領域。就我國運動產業的發展觀之,2000年以前,以運動用品製造業為發展主流,其外銷產值名列世界前茅。近年來隨著國民所得提高、休閒時間的增加、國人生活型態的轉變及政府全民運動的提倡,使得運動服務業開始蓬勃發展,越來越多人藉由運動以均衡個人健康及生活,運動服務業將發展成為知識型健康產業。整體而言,運動產業已成為先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圖1 運動服務業分類範疇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稅務行業標準分類,本研究整理
我國政府亦將運動產業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之一,如行政院體委會之「運動人口倍增計畫」及「打造運動島計畫」,積極推廣全民運動以促進國民健康體能及我國運動產業的發展。另外,為了建構完善的運動休閒服務產業發展環境,立法院於民國100年通過「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以建構國內優良運動環境、促進運動產業的發展環境,並提升我國運動產業之國際競爭力。
運動服務業包含職業運動業、運動場館業及其他運動服務業。職業運動業之發展為將運動商業化及產業化的結果,其透過民眾的觀賞或參與、運動媒體轉播、門票銷售、周邊商品的開發、職業球員的行銷與包裝,以及企業贊助之下,所形成的產業市場。我國目前之職業運動業主要以職業棒球及職業撞球為主。職業棒球方面,由1990至2009年止,中華職業棒球聯盟所舉辦之5,187場比賽中,累計超過1千8百萬人次至現場觀看,平均每場觀眾有3,519人;而職業撞球方面,自1987至2009年間,全國職業撞球排名賽之觀眾人數約16萬400人;由緯來電視網贊助並轉播之職業撞球大賽,自1997年至2009年間,累計約有3千900萬人至比賽現場及觀看比賽轉播。整體而言,職業運動業為提供無形的服務,在比賽過程中具有不可觸知性,觀眾無法參與比賽實體,亦無法預知比賽結果;其生產與消費同時進行,具有不可分離性;其產品隨比賽結束後隨即消逝,具有易消逝性,觀眾購買之產品為運動技術或現場感受。
運動場館業則可分為運動場館設施及運動健身俱樂部。根據行政院體委會統計,從1998年至2009年,補助興整建運動設施總計2,091件,其中以社區簡易運動場所最多,其次為運動場館夜間照明設備、縣市立運動場館。而民間健身中心的發展由1980年美商克拉克健身俱樂部的成立,始帶動國內專業健身中心企業化經營之風氣,許多健身俱樂部陸續成立,使其成為一項重要的運動產業。但隨著外資進入及國內市場的飽和,近年來許多健身俱樂部相繼歇業,在亞力山大與佳姿兩家最大型的連鎖企業接續結束後,目前國內最大之連鎖健身俱樂部為外資經營的World Gym世界健身中心,以及California Fitness加州健身中心。我國的民間健身市場已成為外資的天下。整體而言,運動場館業主要提供有形的運動場所及無形的技術指導服務,消費者在運動過程中無法獲得實質產品,僅得到運動器材、空間的使用權,以及相關運動技術。
根據財政部資料顯示,我國運動服務業之家數從96年的1,594家開始下降至99年的1,498家,呈現逐年些微下降的趨勢,預估100年將持續下降至1,491家。其中運動服務業者家數的下降與運動場館業的發展有直接關聯,近年來由於外資企業的競爭與國內市場的飽和,造成許多小型健身俱樂部集資不易,紛紛退出市場,使得運動服務業者家數呈現微幅下滑的趨勢。
圖2 96年~100年我國藥品製造業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在總體營收的部分,由96年之211.6億元下降至99年之156.4億元,預估100年亦呈現下降的趨勢。受到整體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國人運動支出及企業對職業運動贊助的萎縮,使得我國運動服務業之總體營收開始出現下滑的跡象。
圖3 96年~100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總體營收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而在從業人員方面,根據行政院體委會資料顯示,95年至98年,從事運動服務業之人數約維持在1萬人以上。由95年之13,606人下降至97年的12,280人,推估98年將持續下降至11,768人。顯示我國運動服務業從業人員數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圖4 95年~98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從業人員數
資料來源:行政院體委會,本研究整理
在平均從業人數方面,近年來平均各家從業人數有逐年緩慢下降的趨勢,95年平均尚有8.38人,96年首次跌落8人以下,達7.94人,此後便呈現些微下滑的趨勢,預估98年將下降至7.68人。
圖5 95年~98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平均各家從業人數
資料來源:行政院體委會,本研究整理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發現,近幾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業者家數、營業額、從業人員及平均從業人數皆呈現下降的趨勢。
在職業運動方面,近幾年願意買票入場觀看比賽之民眾越來越少,職業棒球及職業撞球市場不如以往之熱絡,職業球隊之經營也日趨困難。未來職業運動業者在經營上,應積極爭取企業贊助,以善用媒體行銷並開拓資金來源。另外,在職業運動環境的建構上,亦應強力杜絕賭博、放水事件,加強職業運動的管理制度,以塑造優良的環境及球隊形象,增加民眾對職業運動的觀看意願,進而帶動國內職業運動之發展。而在運動場館業方面,政府所設置之公共場館在舉辦運動賽事之後,多半成為閒置空間,未來若能規劃職業運動進駐,抑或結合人文、藝術或觀光等多樣化經營,將有利我國運動服務業的推展。而民間之健身俱樂部目前多為外資企業,由於健身俱樂部主要為人的服務,除了硬體設備外,在軟體服務方面將為未來關鍵的競爭因素,我國業者在升級轉型之際,可考慮結合運動、休閒、養生與時尚會館之設計概念,提升整體服務之附加價值,以增加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