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洞察
TRENDS & INSIGHTS產業分析
運動服務業發展趨勢(2023年)
運動服務業發展趨勢(2023年)
副理 李家如
研究助理 曹瑋
圖1 107年~111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圖2 107年~111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銷售額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圖3 107年~111年我國運動場館業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圖4 107年~111年我國運動場館業之銷售額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圖5 107年~111年我國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圖6 107年~111年我國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之銷售額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分析結果可發現,在政府積極推廣及國民健康意識抬頭的影響下,國人運動風氣逐漸蓬勃,運動服務的需求亦隨之增加,許多業者看好運動市場前景並持續投入,即使在本土疫情肆虐、實施三級疫情警戒的110年,運動服務業家數依舊持續增長;其中,不乏各產業跨足經營,除了原本中大型複合式健身中心外,市場上亦出現專營特定族群、打造量身客製化訓練的工作室或健身房,提供民眾更多元的選擇。
然而,隨著110年5-7月新冠疫情嚴峻影響,國內防疫措施提升至三級警戒,室內外運動場館封閉管制,雖於同年7月適度鬆綁部分措施,室內外運動場館逐漸適度開放,但民眾仍需配合實聯制、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使用個人運動器材、避免肢體接觸及禁止團體競賽等相關防疫措施,造成民眾在運動上產生諸多不便,民眾前往運動場館的意願降低,運動服務業的營業額衰退不少。
據台灣趨勢研究「第三級警戒下防疫新生活調查:生活篇」的數據顯示,疫情警戒第三級之下,六成以上民眾為了減少外出、避開人潮,因而改為在家運動,其中,56.4%民眾會利用線上平台輔助在家運動,最多人運用Youtube輔助在家運動;另外,過去有加入實體運動指導課程者,為了不讓訓練中斷,有較高比例會轉為利用線上平台在家運動,而最常在健身房運動者,參與健身房開設線上運動課程的比例較高。為滿足民眾在家運動的需求,許多業者也著手經營Youtube或打造健身網紅,藉此培養民眾的黏著度。
隨著近年來科技發展快速,在疫情期前可看到市場上已有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穿戴式科技、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等智慧科技與運動結合之服務產品,但經過疫情期間的醞釀發酵,運動與科技結合之應用已更加緊密。舉例來說,有多處國民運動中心進行翻修,引進智能羽球場、未來棒球館、光能運動墊、VRBOX虛擬射擊、沉浸式智能飛輪課程以及室內高爾夫球模擬器等多樣科技器材,欲帶給民眾嶄新的運動體驗。
在國際產學合作方面,教育部體育署攜手世界規模最大、來自以色列的HYPE Sports Innovation,並委由陽明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IAPS)辦理「HYPE GVA Taiwan加速器計畫」,自107年以來共培育95個來自20個不同國家的運動科技新創團隊,其中包含智能羽球場館提供24小時無人羽球館自動化服務、智能桌球拍及互動式紅外線框系統、Smart Motion Capture Fabric Tape智能衣等運動相關服務或產品,目前即將邁入第10期計畫。臺灣師範大學則與國科會合作推出「擴大運動科學研究能量與成果橋接計畫」,其中,WhiizU導入AR技術,開發石門水庫虛擬自行車路線,台灣創明則推出LPS運動員軌跡追蹤系統,可同步監測選手訓練、比賽時的體能數據,即時反饋給選手跟教練,強化競技表現。
另外,亦有不少大型運動活動導入科技提升活動趣味性,111年新竹縣舉辦「全民AR健跑闖關大會獅」的三場賽事結合AR擴增實境;交通部觀光局亦於同年12月首次攜手國際知名自行車虛擬平台Rouvy辦理「臺灣自行車天堂A」,吸引1.4萬人次國際車友線上共騎,於112年2月舉辦第二場「自行車天堂B」並新增三條新路線。上述大型運動活動中,除了提供民眾新穎的運動科技體驗,亦能結合在地文化、風景等進行推廣,未來運動產業相關業者可善加結合科技產品,打造具較高互動性的運動活動吸引民眾參加。
綜觀台灣運動科技應用的發展,行政院已通過《國家運動科學中心設置條例》草案(立法院已於112年1月10日三讀通過),建立專責組織,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及應用,提高運動科學的支援量能,亦規劃111年至115年進行「台灣運動×科技行動計畫」,致力以Sports Everywhere為願景,將運動科技運用於智慧運動器材、智慧場館、運動數據資訊分析、虛擬賽事體驗、運動選手培訓、線上運動媒體服務以及運動社群互動平台等,欲帶動民眾運動風氣,提升專業運動選手的競技能力,進而促進台灣運動科技之發展。
整體而言,隨著疫情逐漸遠離,後疫情時代的運動服務產業,不論線上虛擬或實體設施,與科技結合已成未來重要趨勢,未來運動服務可藉由運動科技之應用,提供更具創新的運動服務,滿足民眾多樣化之需求。
副理 李家如
研究助理 曹瑋
「運動服務業」在行政院主計處於110年第11次修正的「中華民國行業統計分類」中定義為:「從事職業運動、運動場館經營管理及其他運動服務之行業」,其中又可細分為「職業運動業」、「運動場館」及「其他運動服務業」三種細類,包含的經濟活動整理如下表所示:
表1 運動服務業細類架構與參考經濟活動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業標準分類,本研究整理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業標準分類,本研究整理
運動產業涵蓋範疇甚廣,我國早期運動產業多著重於運動用品製造業的發展,因此我國擁有較完善的運動器材、運動用品等產業供應鏈。隨著國民所得不斷提升,加上民眾對健康生活的意識日漸提升,民眾對運動相關服務需求亦隨之增加。
除此之外,為鼓勵民眾將運動融入生活,養成終身運動習慣,提升健康體適能,政府推動「運動i臺灣」、「運動i臺灣2.0」等全民運動相關政策,積極促進民眾提升參與運動的興趣,同時,帶動運動服務業市場擴張。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對自身健康的狀況更加關注,注重健康保健的意識更為蓬勃,根據教育部體育署公布111年運動現況調查成果顯示,國人參與運動人口比例達81.8%,規律運動人口比例自103年以來,首度達到34.0%,顯示透過政府多年的推廣,以及民眾對自身健康意識的抬頭,有越來越多的民眾養成運動習慣。透過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近五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營利事業家數持續增加(詳見圖1),自107年的2,280家逐年上升至111年的3,916家,107至111年間的平均年成長率為14.5%。
除此之外,為鼓勵民眾將運動融入生活,養成終身運動習慣,提升健康體適能,政府推動「運動i臺灣」、「運動i臺灣2.0」等全民運動相關政策,積極促進民眾提升參與運動的興趣,同時,帶動運動服務業市場擴張。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對自身健康的狀況更加關注,注重健康保健的意識更為蓬勃,根據教育部體育署公布111年運動現況調查成果顯示,國人參與運動人口比例達81.8%,規律運動人口比例自103年以來,首度達到34.0%,顯示透過政府多年的推廣,以及民眾對自身健康意識的抬頭,有越來越多的民眾養成運動習慣。透過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近五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營利事業家數持續增加(詳見圖1),自107年的2,280家逐年上升至111年的3,916家,107至111年間的平均年成長率為14.5%。
圖1 107年~111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觀察運動服務業銷售額之發展趨勢(詳見圖2),雖11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影響,全國升級至三級警戒,導致營收減至286.5億元,下滑16.3個百分點,但隨著疫情趨緩,運動場館重新開放,各類戶外運動的限制逐漸寬鬆,運動人口逐漸回流,111年銷售額隨之上升至368.6億元,來到近五年新高,較前一年大幅上升28.6個百分點。整體而言,近五年營收雖受到疫情影響,於110年時明顯下滑,但整體呈現成長之趨勢。
圖2 107年~111年我國運動服務業之銷售額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我國民眾運動消費支出調查」結果可知,在106年至110年間參與性消費支出中,民眾支付「運動課程費」及「入場費、會員費、場地設備出租費」位居一、二,顯示我國民眾願意花錢前往運動場館參與運動。透過財政部統計資料可知(詳見圖3),運動場館業家數自107年的1,716家,逐年成長至111年的2,434家,107至111年間的年平均成長率為9.2%。
圖3 107年~111年我國運動場館業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隨著運動場館家數增加,連同帶動107年至109年運動場館業的銷售額持續成長(詳見圖4),然而,於11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運動場館配合政府發布三級警戒之防疫措施暫時關閉,營收受到強烈衝擊,減至243.8億元,而後111年疫情趨緩,防疫政策逐步寬鬆,運動場館恢復開放,民眾亦願意重回運動場館運動,111年之營業額成長至306.6億元,提升25.8個百分點,且創歷年新高。
圖4 107年~111年我國運動場館業之銷售額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由財政部的統計資料可知,在各類型運動場館中,近五年皆以「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為大宗,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的家數自107年的482家上升至111年的894家,107至111年間的年平均成長率為16.9%(詳見圖5)。
圖5 107年~111年我國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另外,在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的銷售額方面(詳見圖6),由於健身中心、俱樂部屬病毒傳染高風險環境,政府公布健身房相關防疫指引措施,期降低民眾感染風險,民眾亦為自身健康減少出入高風險場所,以致110年營業額大幅下降至123.6億元,衰退18.7個百分點。111年由於疫情趨於穩定且管制放寬後,民眾回到健身房運動,111年的營業額明顯上升至153.4億元,且創近五年新高。
圖6 107年~111年我國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之銷售額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分析結果可發現,在政府積極推廣及國民健康意識抬頭的影響下,國人運動風氣逐漸蓬勃,運動服務的需求亦隨之增加,許多業者看好運動市場前景並持續投入,即使在本土疫情肆虐、實施三級疫情警戒的110年,運動服務業家數依舊持續增長;其中,不乏各產業跨足經營,除了原本中大型複合式健身中心外,市場上亦出現專營特定族群、打造量身客製化訓練的工作室或健身房,提供民眾更多元的選擇。
然而,隨著110年5-7月新冠疫情嚴峻影響,國內防疫措施提升至三級警戒,室內外運動場館封閉管制,雖於同年7月適度鬆綁部分措施,室內外運動場館逐漸適度開放,但民眾仍需配合實聯制、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使用個人運動器材、避免肢體接觸及禁止團體競賽等相關防疫措施,造成民眾在運動上產生諸多不便,民眾前往運動場館的意願降低,運動服務業的營業額衰退不少。
據台灣趨勢研究「第三級警戒下防疫新生活調查:生活篇」的數據顯示,疫情警戒第三級之下,六成以上民眾為了減少外出、避開人潮,因而改為在家運動,其中,56.4%民眾會利用線上平台輔助在家運動,最多人運用Youtube輔助在家運動;另外,過去有加入實體運動指導課程者,為了不讓訓練中斷,有較高比例會轉為利用線上平台在家運動,而最常在健身房運動者,參與健身房開設線上運動課程的比例較高。為滿足民眾在家運動的需求,許多業者也著手經營Youtube或打造健身網紅,藉此培養民眾的黏著度。
隨著近年來科技發展快速,在疫情期前可看到市場上已有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穿戴式科技、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等智慧科技與運動結合之服務產品,但經過疫情期間的醞釀發酵,運動與科技結合之應用已更加緊密。舉例來說,有多處國民運動中心進行翻修,引進智能羽球場、未來棒球館、光能運動墊、VRBOX虛擬射擊、沉浸式智能飛輪課程以及室內高爾夫球模擬器等多樣科技器材,欲帶給民眾嶄新的運動體驗。
在國際產學合作方面,教育部體育署攜手世界規模最大、來自以色列的HYPE Sports Innovation,並委由陽明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IAPS)辦理「HYPE GVA Taiwan加速器計畫」,自107年以來共培育95個來自20個不同國家的運動科技新創團隊,其中包含智能羽球場館提供24小時無人羽球館自動化服務、智能桌球拍及互動式紅外線框系統、Smart Motion Capture Fabric Tape智能衣等運動相關服務或產品,目前即將邁入第10期計畫。臺灣師範大學則與國科會合作推出「擴大運動科學研究能量與成果橋接計畫」,其中,WhiizU導入AR技術,開發石門水庫虛擬自行車路線,台灣創明則推出LPS運動員軌跡追蹤系統,可同步監測選手訓練、比賽時的體能數據,即時反饋給選手跟教練,強化競技表現。
另外,亦有不少大型運動活動導入科技提升活動趣味性,111年新竹縣舉辦「全民AR健跑闖關大會獅」的三場賽事結合AR擴增實境;交通部觀光局亦於同年12月首次攜手國際知名自行車虛擬平台Rouvy辦理「臺灣自行車天堂A」,吸引1.4萬人次國際車友線上共騎,於112年2月舉辦第二場「自行車天堂B」並新增三條新路線。上述大型運動活動中,除了提供民眾新穎的運動科技體驗,亦能結合在地文化、風景等進行推廣,未來運動產業相關業者可善加結合科技產品,打造具較高互動性的運動活動吸引民眾參加。
綜觀台灣運動科技應用的發展,行政院已通過《國家運動科學中心設置條例》草案(立法院已於112年1月10日三讀通過),建立專責組織,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及應用,提高運動科學的支援量能,亦規劃111年至115年進行「台灣運動×科技行動計畫」,致力以Sports Everywhere為願景,將運動科技運用於智慧運動器材、智慧場館、運動數據資訊分析、虛擬賽事體驗、運動選手培訓、線上運動媒體服務以及運動社群互動平台等,欲帶動民眾運動風氣,提升專業運動選手的競技能力,進而促進台灣運動科技之發展。
整體而言,隨著疫情逐漸遠離,後疫情時代的運動服務產業,不論線上虛擬或實體設施,與科技結合已成未來重要趨勢,未來運動服務可藉由運動科技之應用,提供更具創新的運動服務,滿足民眾多樣化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