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趨勢研究

趨勢洞察

TRENDS & INSIGHTS
產業分析

織布業發展趨勢(2012年)

織布業發展趨勢(2012年)

財政部「中華民國稅務行業標準分類」第六次修訂版本中,將織布業定義為「從事以各種材質之紗(絲)為原料織造布疋之行業」;包括棉梭織布業、毛梭織布業、人造纖維梭織布業、玻璃纖維梭織布業、針織布業及其他織布業,其各分類之涵蓋範疇如下圖1:

 

圖1織布業各分類之涵蓋範疇

圖1 織布業各分類之涵蓋範疇
資料來源:織布業各分類之涵蓋範疇

在我國紡織業的發展中,織布業屬於紡織業的中游產業,其上承人造纖維加工絲及紡紗業,下接染整及成衣業,位居紡織業的樞紐地位。長期以來在紡織品貿易中,織布產品皆為最主要的出口產品,占我國紡織品的出口總值約六成。國內織布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家為香港、中國大陸、美國、越南及印尼等,93年起,越南成為我國織布產品第3大出口國,96年開始,占我國織布出口比重達10%以上。

織布業具有勞力密集的產業特性,經過多年的發展後,國內廠商多屬於中小型企業,在營運模式上為傳統的代工經營,廠商的地理分布亦較為集中,多在彰化與台南一帶。我國織布業以外銷市場為主,面臨各國產能大幅提升,以及國際織布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國內織布業者勢必得進行升級轉型。近年來,政府對國內織布業的轉型也相當關注,除了積極協助業者調整產業方向外,更投入經費補助業者開發創新織布技術,以增加產品之附加價值,使我國織布業的發展開始邁入中高級產品的市場區隔中,逐漸擺脫以往低價競爭的生產模式。

我國織布業之廠商家數方面,根據財政部資料顯示,96年織布業家數為2,056家;逐年些微的下降至99年的1,937家,估計100年將會稍微回升至1,999家。整體而言,近五年我國織布業廠商家數的變動不大,約維持在2,000家左右。


 
圖2 96年~100年我國織布業之營利事業家數
圖2 96年~100年我國織布業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在總體營收方面,受到國際織布市場出現供給過剩的影響,近年來國內織布業之營收節節下降,98年開始總體營收下降至3千億元以下,99年更為歷年之新低(2268.9億元)。我國織布業雖面臨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但近期經濟部著手推動之產業用紡織品倍增計畫,致力於改善產業結構,提升我國織布業之產值,預估100年之營收有回升的跡象,將達2557.8億元。

 
圖3 96年~100年我國織布業之總體營收
圖3 96年~100年我國織布業之總體營收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本研究整理

在從業人員方面,根據行政院統計資料顯示,96年,約有5萬人投入織布業,此後,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逐漸下降至98年的4.6萬人,而近兩年則有些微回升的趨勢;99年約4.64萬人;預估100年約4.67萬人,唯變動不大,約維持在4.6萬人左右。

 
圖4 96年~100年我國織布業之從業人員數
圖4 96年~100年我國織布業之從業人員數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本研究整理


在平均從業人員數方面,近五年,我國織布業之平均各家人業人數約維持在23人至25人之間,尚無明顯的變動趨勢;顯示國內織布業之經營規模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業者規模沒有太大的變化。



 
圖5 96年~100年我國織布業之平均各家從業人數
圖5 96年~100年我國織布業之平均各家從業人數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本研究整理


由上述分析結果可見,近年我國織布業之廠商家數、從業人數及平均各家從業人數之發展穩定,沒有明顯的變動趨勢。而在總體營收表現方面,自96年開始逐年下降至99年,預估100年將有些微回升的跡象。

我國織布業長期以外銷市場為主,近年來,各國技術與產能的提升,使得國際織布市場出現供給過剩的現象,由於國際市場的波動足以影響我國織布業的發展,因此,為了因應國際市場的變化,政府近年來亦積極推動織布產業升級轉型,提升國內產業用紡織品的生產比重,使產品逐步邁向高值化。另外,隨著全球環保意識高漲與時尚潮流的改變,環保布料產品將成為未來織布業的發展主流,在經濟部的支持之下,紡拓會積極規劃推動台灣機能性紡織品驗證標章業務,以鼓勵業者加強研發生產各種高機能性及符合環保健康訴求之高附加價值產品,並協助業者行銷、強化品牌及拓展市場,以爭取國際品牌市場的青睬。



 
分享 Share -
Line facebook